介绍: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的内蒙古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到今天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区域,因此得名。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备奔跑速度快、挽力大、...
介绍:
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的内蒙古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到今天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区域,因此得名。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备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征,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
1 概述
马的挽乘兼用型品种,具备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原以海拉尔为集散地,曾称为海拉尔马。
1955年依据中心产区有3 条河流而改称现名。起来自于20世纪以来由移民带入的很多外来品种。后贝加尔马和奥尔洛夫快步马等杂种,及其与盎格鲁 -诺尔曼、阿拉伯和贝尔修伦等品种杂交后代就是三河马的前身,经20多年的选育而形成了目前的三河马。
本品种头直,颈长适中。鬐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稍斜。四肢坚强有力,关节轮廓明显,肌腱发育好。但蹄质欠坚实。毛色主要有骝、栗、黑3种。母马平均体尺:体高146.0厘米,体长151.6厘米;胸围179.2厘米,管围19.8厘米。适用于多种作用与功效。骑乘速度记录:
1600米为1分51.8秒;50公里为2小时3分29秒。遗传性稳定,用于改良蒙古马成效好。
2 外貌特点
体质结实干燥,结构匀称,外貌俊美,肌肉结实前凸后翘,风韵属平衡稳定型,有悍威,性情温驯。头干燥,直头,部分呈微半兔头,眼大有神,鼻孔开张,颚凹宽。颈略长,直颈。髫甲明显。胸宽而深,肋拱腹圆,背腰平直宽广,尻较宽略斜。四肢干燥结实有力,肢势端正,关节明显,肌腱、韧带发达,管骨较长,系长短适中,关节发育好,部分马匹后肢呈外向,蹄质坚实。鬃、尾毛疏而细,距毛不发达。毛色整齐一致,主要为骝、栗两色,杂色极少。
3 产区
三河马,产区丘陵起伏,平均海拔660m,相对高差100-200m,水源较充足,较大的河流有根河、得尔布河和哈布尔河等,流向由东向西,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草生繁茂,为国内著名的天然草原。产区坐落于北纬50℃以上高寒区域,气候干燥寒冷,全年有6-7个月气温在0℃以下,最低可达-55℃,年平均气温-3℃,6、7、8月份多雨,年降水量约400mm,无霜期90-105d。土壤肥沃,多为黑钙土和栗钙土,表层土深35-50cm。盛产小麦、燕麦、马铃薯、芜菁和胡萝卜等,产量较高。
草原植被以禾本科为最多,约占50%,主要有羊草、冰草、无芒雀麦、贝加尔针茅、早熟禾;豆科草约占15%-20%,主要有黄花苜蓿、达乌里黄芪、野豌豆等,杂草约占20%-30%,覆盖率70%-80%,草场产量和借助价值均较高,平均草层高度30~35cm。当地农牧民有打草、贮草习惯,青干草亩产70~150千克。产区自然条件优越,为三河马的形成和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该马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三河区域和滨洲铁路沿线一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三河马先后被运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十几个省、自治区,计有种马和役马约万匹,并有少量马被输出至越南。产区现有三河马2万余匹,其中繁殖母马7千余匹。
4 生产进步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越的地点和自然条件曾养育、存活过拓拔、匈奴、鲜卑、金、女真、蒙古等海量马背民族。他们在此进步壮大,或称霸中原,或驰骋欧亚,推进了人类的进步。在这类马背民族的进步经历中,也创造了兴盛的养马业,并培育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良马种三河马。 三河马以外貌俊美、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恋膘、抗病耐粗、性情温顺、速度快、具备好的持久力而著称,是国内各马匹品种中的佼佼者,和海外品种亦敢比高低。
草原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三河马的欢乐时刻。大家的蒙古族朋友破例为远道而来的摄制组举行了这么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集圣火仪式。象征着蒙古人民豪迈、勇猛、不羁精神的草原铁骑三河马迎面而来;燃燃的篝火映红了天空;舞动的裙衫寄予了蒙古人民的深情厚谊。#p#分页标题#e#
它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马。当时,俄国人曾携带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在额尔古纳河畔放牧或定居,将来,沙俄帝国修筑中东铁路(目前的滨州铁路)时,又带来少量的后贝加尔马分布在铁路沿线一带。
1917年至1918年苏联10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部分后贝加尔的哥萨克人,来到目前的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市境内定居,又带来了相当数目的马匹。
1934年将来,伪满时日本人在海拉尔设种马场,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公马,在呼伦贝尔草原与当地马杂交,当时,三河区域曾引进50余匹种公马,因此,三河马的血缘主如果在这类后贝加尔马和杂种马的基础上,混入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马的血液,经几十年精心培育而成。三河马外形较蒙古马高大,毛色主要为骝毛和粟毛,力速兼备,持久力好,脚步轻快,三河马是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
195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要展出国内马匹品种,上级决定从三河马场选一匹优良种公马和一匹母马,并由饲养员送北京参展。三河马在农业展览馆展出后,取得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称赞,前来购马者络绎不绝,三河马的身价也随之不断提升。从此,三河马在国内享有盛名,且名声远扬。
1960年,国内对越南输出40匹三河马。
1957年,当时的额尔古纳右旗室韦人为感谢前苏联人民的支援,以三河马作为礼品赠送给前苏联的涅尔琴斯基扎沃德区农庄。三河马作为国产名马,不只在民用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是出色马匹品种,在国防和体育方面也是战绩突出。在中印自卫反击战和西藏平叛中,三河马非常快适应高山缺氧的恶劣气候,较好地完成了战备运输任务。尤其是在中印自卫反击战时,三河马去了一个团,一匹都未损失,全回来了。内蒙古马球队就曾以三河马做比赛用马,这批三河马以惊人的速度、持久的耐力和灵活性而著称,多次在比赛中创造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国赛马比赛中,三河马更是战无不胜,多次打破全国记录。三河马作为中国名马已写进了教科书,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近年来,伴随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马的作用也在迅速转换,对娱乐用马、竞技用马、商品用马的需要愈加多,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虽然没昔日的大型国营种马场、配种站,但上百匹、近千匹的养马大户不乏存在。虽然没了育种核心群,但仍有近十万匹的圈存量,不乏有良马在产生,在广州、深圳、北京等海量马术会所有三河马的身影。三河马以其自己的优势,结合呼伦贝尔独特的环境,如经拉动,就将以新的姿态进入现代化马业进步的迅速车道,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河马的主产地呼伦贝尔座落在漂亮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个以蒙古族、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生活在内蒙古通辽的蒙古族人民历来有养马、骑马、爱马的传统。现在,全市马匹存栏36万匹,母马存栏9.8万匹,以蒙古马为主体的良种改良种比重大,多次在全国性赛马比赛中夺取金牌,第一届马王就诞生在这里。依据蒙古马肉用性好的特征,以进步肉马为切入点,通过饲养屠宰肉马,把马肉价格抬高到等同于牛的价格,甚至高于牛肉,解决广大养马农牧民马产业投入大、产出低的问题,以刺激农牧民养马的积极性,增加马的数目,同时以肉马产出的效益推进竞技马、观赏马等项目的进步,最后推进整个蒙古马业的进步。
马肉有着独特的营养成分,瘦肉多,脂肪少,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所以马肉愈加遭到买家的关注。受疯牛病的影响,大家已谈牛色变,在短期内困难恢复市场信心,全世界公认马肉是最安全的肉食品。日本和欧洲市场急切需要马肉,而且缺口很大。国内目前马肉价格非常低,和它本身实质价值极不相称,价格上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因此,目前是进步肉马的大好机会。
5 进步危机
近年来,因为马业市场开发不力,有关商品的产品率低,群众养马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内蒙古三河马数目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过去的十年间,由原来的17000匹降到4000多匹,并且畜种也呈退化的趋势。国内的马业专家学者、广大蒙古族同胞,马业开发企业对马怀有极深的感情,对国内马产业的近况显露出深深的忧虑。#p#分页标题#e#
三河马是经过两代农垦人几十年的精心改良选育合适当地气候条件的地方优良品种,1986年,该马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验收命名为内蒙古三河马。现在,三河马已被列入濒危物种。为拯救恢复濒危物种内蒙古三河马,保存和传承三河马文化遗产,海拉尔垦区将投入300万元用于选育培育,以此来恢复三河马种核心群,先期进步成200匹基础种马群,现在此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投入300万元聘请专业公司设计规划,在三河马场打造三河马科技文化馆。还将进一步探索研究以马旅游及养殖基地建设为基础,在赛马、马术和药品、肉食品等马产品研发加工项目上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开发商业机会,担负起拯救、延续和保护人类文明物种的神圣使命。
三河马 马的挽乘兼用型品种。原产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地级)的额尔古纳市(县级)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因当地有三条河流(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而得名。
20世纪由俄国引入后贝加尔马及其杂种等与当地马杂交育成。具备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头直,颈长适中,鬐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四肢坚强有力,但蹄质欠坚实。三河马是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公马平均体高152.7厘米,体长率103.1,胸围率13.5,体重450-500公斤,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46.0,体长151.6,胸围179.2,管围19.8。遗传性稳定,用于改良蒙古马成效好。 额尔古纳的三河(根河、得尔布尔河和哈布尔河)区域,是名满天下的三河马的故乡。 三河马,主如果由俄罗斯的贝加尔马、奥尔洛夫和比秋克血统的改良马、当地蒙古马综合杂交而来,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了解,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 三河马,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但伴随科技的进步,三
河马渐渐从其曾发挥过要紧用途的工农业生产、交通、国防建设等范围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