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松雕刻的基本介绍尼木县普松乡是著名的“雕版之乡”。在西藏经幡随处可见,但往经幡上印刷经文的经版却基本上源自一个地方,就是尼木县普松乡。普松乡雕刻经版的历史很悠久,除去印刷经幡,更要紧的是用于寺院里印刷经书。整个西藏,不敢说百分之百,但至少...

普松雕刻的基本介绍
尼木县 普松乡是著名的“雕版之乡”。在西藏经幡随处可见,但往经幡上印刷经文的经版却基本上源自一个地方,就是尼木县普松乡。普松乡雕刻经版的历史很悠久,除去印刷经幡,更要紧的是用于寺院里印刷经书。整个西藏,不敢说百分之百,但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版源于于普松乡,因此这片土地又被叫做雕版之乡。普松乡经版雕刻与屯巴乡的藏香制作,雪拉村的手工藏纸并成为“尼木三绝”。
商品特征
普松雕刻工序冗杂,如普通藏传佛教经文需9道工序,佛像一般需要15——16道工序,复杂的甚至需要20——30道工序。雕刻所用的刻刀也很讲究,每一个雕刻师都有自己专用的一套刻刀,一般有20多把。
做法
经版雕刻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木板的来源:普松乡雕刻的木料是从拉萨买来的“蚩巴木”,据了解要先顺纹理劈成板块,用火熏干,沤在羊粪中,然后用水煮,烘干,刨光,才能做成雕版。真是困难啊!第二步要在木板上涂上胶,把印有经文的经纸贴在上面,有字的一面冲里,晾干。第三步把纸刮去,此时墨迹已经渗入木板,用切古(一种工具)挖去空隙较多的部分。涂上清油,一至两个小时后,盖上湿布,放置一天,维持布的湿度。第四步就是雕刻了:使用浮雕的办法,木刻雕版上只留下凸起的文字或图像,其余的木料要挖去,一般挖去的深度为1/2寸到1/4寸,刻刀要紧紧的沿着文字或图像边沿进行雕刻。刻好经文后,锯掉两头多余的木头,再用切撒把经文以外的部分打斜面,如此,印刷时就不会印上多余的东西。经过这类繁复的步骤,一块经版才能最后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