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国特产网

中国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全丰花灯

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点是灯队表演,具备浓厚的民俗色彩。新年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中一年级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除此之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全丰花...

  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点是灯队表演,具备浓厚的民俗色彩。新年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中一年级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除此之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全丰花灯属江西曲艺,流传于修水西北部幕阜山下的塘城、全丰两乡。清乾隆《义宁州志》记:分宁(今修水)界吴楚之交,俗多类楚城市村落乡民犹多袭旧,专事巫祷。该地巫风、道士活动很风靡。据传,全丰花灯曲调系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以花灯《下南京》一曲与道教《颂经》对照比较,两者主音为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韵五言体。   全丰花灯的源流传闻也极富传奇色彩。清嘉庆《义宁州志》载,大约非常早以前,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见全丰乡背后的龙泉段,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于是,他便携带胞弟曹定吉来此起业,于双井之间,建屋树基,繁衍后代。其孙曹西平有子十二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于一时。  全丰花灯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地道的西乡全丰土话,其不只与修水时尚的上半本戏(宁河戏)风格迥异,与外地民歌小曲也大不相同。外地一些唱花灯的艺人到毗邻全丰的村落打听后,皆称不知全丰花灯唱什么曲目,可看其别具一格。全丰花灯开场内容多为即兴打诨,器乐多以打击乐为主,有云锣、锣、小鼓、钹等,有时也以胡琴、笛子、唢呐伴奏。开场、前奏、间奏步伐相同,唱词多用嘞、哟等衬词。  全丰花灯的演产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生角双手推车,旦角一手捏手帕一手扶车把表演,丑角戴礼帽、眼镜,脸画豆腐块,骑马扬鞭,时与旦角逗趣。三人方步圆场,边走边表演。场上周围站立四盏六角长形、贴有花卉图案的彩灯,灯种颇多,容易见到的有钵哩灯、车车灯、白鹭灯、内扎猴子跳圈、仙姑推磨、八仙过海等形象,又以白鹤灯居于乐队中间,象征祥和吉庆,人寿年丰。每年新年元旦起鼓发灯,至元宵止,各路灯队,四方云集,烛光连天,歌吹达曙。  花灯曲目,皆有简单情节。虽为单篇,但连场演出便组成一套故事。有外出经商的《下南京》(包含《带货》《六个月种花》);有谈情说爱的《拜新年》、《打戒箍》、《十个月摘花等郎来》;有婚外相恋的《挑妹饮酒》、《交情反情》;有夫妻情义的《劝夫》、《下麻城》;有咏花吟春的《10月莲》、《十个月逢春花》、《十二个月花》;有劳动生产的《十二个月采花》;还有祝福纳吉的《接状元》、《10月怀胎》等等。  全丰-灯的曲调,唱的是灯歌,大多为单曲体结构。一曲一目,曲调名即曲目名,专曲专用。调式以徵、羽居多,商、角次之。特别强调主音上方五级,与全丰方言紧密结合。表演时,以打击乐器为主,云锣、锣、小鼓、钹齐奏;唱腔中合以胡琴、笛子、唢呐托腔。唱词多衬词、衬字、衬语,几乎每一句都出现啦、啊、吧、嘞、哟、喔、喂等衬字。其衬句,如荷花哩,溜子妹,牡丹花等在曲调中起着句间连接,句中扩展,句尾补充有哪些用途。衬词、衬句为灯调润腔着色渲染曲情,增强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特产网 » 全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