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国特产网

中国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榜书

介绍: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早在秦...

  介绍: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

1介绍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进步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最后进入一般百姓家,企业则用以书写店招;书体也从单一用篆书、隶书楷书,进步到用行书、草书。笔法有:以园笔中锋为主的,有以方笔为主的,也有方圆结合着用笔的!

2技法常识

  怎么样写榜书,费瀛说:需要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在学会八法书写技法、消除八病、点画都能出入规矩、把握范文书写方法后,再从10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练,按部就班,不断增大字径。

  拥有相应书法理论常识,对提升榜书书写水平大有裨益。以摩崖、石刻为例,河南洛阳伊水河畔的石刻是方笔雄强类书体。陕西、甘肃境内褒斜道上的汉三颂(见右边三图),虽在同一道上,但《石门颂》与《西狭颂》、《郙阁颂》的风格面貌迥异:前者纯以圆笔书写,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而后两者以方笔为主,方整雄强,端庄美,《郙阁颂》用笔尤显粗壮。山东莱州一带的石刻《郑文公碑》,虽同为郑道昭所书,但刊刻在云峰山的《郑文公碑》(下碑)字迹明确,风化腐蚀程度较轻。印刷《郑文公碑》(下碑)的多家出版社中,惟有上海字画出版社自学丛帖中的《郑文公碑》(下碑)风貌、字口明确度和用的拓本都排名前列。《郑文公碑》虽用笔圆劲,笔意内含,但由于过于墨守成规,所以不适合选为范文。假如具备以上常识或学会更多书法理论,再旁及绘画笔、墨、水、色彩等有关常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执笔法

  单手执笔使用提斗和撮管法。要点是:指实、掌垂(自然下垂,与书写小楷掌竖执笔相反)、肘斜(向桌面倾斜)、抬臂(微微抬起比掌高即可)、腋离(臂根与身躯相互离开,不要夹住)、松肩(将力量集中到肘、掌、指上)。五指分工为:犀、押、钩、格、抵。依据书写习惯,可高执笔或低执笔。

  双手执笔,使用双手握笔法(书写两米左右擘窠大字)。要点是:右手在左手下,右手主握笔杆中上部,拳心向身内,与腹部距离约为10厘米,臂向下,左手辅握笔杆上部,拳心略向右边,与左乳房相距约为15厘米,臂自然下垂,臂根适合离开上身。两拳之间握笔距离约为30至40厘米。这种巨笔的总长度,一般与书者身高相当为宜。

身法步法

  在桌面上书写

  上身微微向桌面躬,左手撑着桌面,右臂抬起,臂根离开身子,松肩、肘斜下、掌下垂。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右脚在前,与在后的左脚相距约半个脚掌,膝可微屈,但低于脚尖。在力的分配上,左手与双脚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依据书写需要,身体的重点要在双腿之间变换,左手撑着桌面的力量也要伴随变化。

  在地面上书写

  以大地为书桌,弯腰,两眼俯瞰铺在地面上的纸张,上身微微前躬时,头部不应超越前脚脚尖,左手自然弯曲,置于左前侧,双脚成弓步,左脚尖与右脚跟间的前后距离约50厘米(见下图)。依据书写需要,身体的重点要在双腿之间变换。前进时,先将全身的重点移放到不动的右腿上,左腿前移,脚跟先轻轻着地,然后脚掌踏实地面。后退时,先将全身的重点移放到不动的左腿上,右腿后移,脚尖先轻轻着地,然后脚跟踏实地面。节奏、呼吸和书写三者要协调配合。移动碎步应迅速轻捷,准确到位,脚跟微微离开纸面,脚掌不要擦着纸面走。书写时,要穿软底鞋或纯棉袜。#p#分页标题#e#

墨法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者,字之血脉也。水与墨配合比率关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书写水平,因此,学会、运用好这两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尤为重要的。费瀛说:(墨)弗令太浓,浓则滞笔,亦弗太淡,淡则无精彩。俟其浓淡适中,倾注别器,以供挥洒久停宿墨,亦不中书。古人用墨经验值得借鉴。今天已进入多样化书法年代,榜书的墨色也应伴随年代而改革,吸取国画、音乐:域外字画等方面的经验加以变化。如借用国画水破墨法(即毛笔先蘸适当的墨,随即笔尖蘸清水)、墨破水法(即毛笔笔肚留有适合清水,后用笔尖蘸墨)书写,再辅之以不同步伐的运笔,纸面上会出现丰富的墨色变化,有时还会出现飞白。如用全浓墨或全淡墨书写正文,那样题款可用浓墨正文题淡款、淡墨正文题浓款的方法使墨色产生变化。如题长款,亦可使用以上方法。切禁忌使用宿墨。现在市场上供应的部分墨汁有发灰的问题,可在墨汁中加少许藤黄加以改变。

  将墨汁倒入容器,未书写时,应用与正式书写同质的宣纸,对墨汁含水量、纸张吸水程度进行测试。如墨汁中含水过多,应想方法使其适合,也可适合加快书写速度或更换吸水强的宣纸。书写时还应充分考虑天气、环境温度对墨汁的影响,要心中有数,对突发问题准时采取手段。切忌不考虑上述原因,盲目蛮干。

  作榜书需要笔酣墨饱,但要克服毛笔从容器中提出来时,墨汁不断往纸上滴洒的问题。如期望笔肚含更多墨汁,可改用长锋。如用的是长锋毛笔,可用左手持废宣纸,在微微上抬的笔头下同步到达书写地方,如此即使是掉下墨汁,也落在废宣纸上。如墨汁不慎落到纸上,应灵活运用点画丰嫩。用巨笔作书,应请人端盆在笔下接着滴下来的墨汁。

选帖

  要临写榜书,应依据我们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字径大、字口明确的名家法帖和刻石作为范文。下面列举部分供参考。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颂》是兼有篆、楷、行、草意的隶书,《石颂》另具跌宕跳跃、朴率稚拙的特征。《石门颂》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魏碑《张猛龙》峻劲雄肆,结构欹正相生,点画变化多端,融方圆为一炉,是北碑中的神品。《元倪墓志》精健秀逸、风华旖旎;颜真卿楷书雄强浑厚,端庄凝重,线条弹性最强,是书写榜书的非常好范文;米芾《虹县旧题》、《多景楼》、《梅花赋》、《苕溪诗》、《蜀素帖》等行书,用笔精妙,八面出锋,结字跌宕多姿。明末清初王铎《触意之二首》、《忆过中条语》等法帖,打破了沉寂的章法,艺术地切割空间,跌宕跳跃的结字和摇曳的行气,发展了新的章法境界。孙过庭《书谱》是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草书法帖。吴镇《心经》与日本平安后期藤原佐理《头弁帖》同是姿媚秀出的书体,含蓄蕴藉的用笔,浓淡干湿的墨韵,构成了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举例有关

  当代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巨匾、沙孟海题写的华联商厦巨幅商店名,分别用俊逸潇洒和端庄凝重的行书书写,备受大家关注。在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有海量赞美地域景观的榜书刻石和碑刻,它们为名山圣地、秀水佳景增辉添彩。中国书协举办全国榜书大展,这既是当代榜书收获的一次展示,又是一种当令的引导与推进。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执教中央美院时的得意弟子、著名字画家解培润先生,飞白体独树一帜,填补了榜书范围的一项空白。

榜书之宗

  《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字径50厘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据民国初拓本计,存九百六十余字。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通篇文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笔圆润可爱,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穆宽阔之趣。清杨守敬曰: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用笔安详从容,风神澹泊雍荣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无撰书人名字,因笔法与山东邹县尖山摩崖《晋昌王唐邕题名》相近,后人或以为唐邕所书。又与《徂徕山大般若经》相似。《徂徕山大般若经》上有齐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样,因此后人又有推断为王子椿所书。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则作北齐天保间(公元550--559)人所作。《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多有一些不容易见到的俗字,其中万 、无二字,竟与现行通用的简化字相同。这对于研究国内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收获,具备相当要紧的价格。#p#分页标题#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特产网 » 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