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村席编已有近200年历史。清嘉庆年间曲阜席厂村姓蔡的女子嫁到兖州前官庄村姓董的人家,蔡氏将席编工艺传入。后不断进步,至1937年进入兴盛时期,秫篾席、苇席、帽制品运销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1978年将来席编业得到恢复和进步。该席编花样繁多...
1978年将来席编业得到恢复和进步。该席编花样繁多,有秫篾席和各种规格的凉席、枕席与苇席,另有副制品,颇受外地欢迎。 其实,昔年民间编席技艺各乡村均有出在拔萃者。以漕河、颜店为例,每年秋末冬初农闲时节,席编活动便蓬勃发展拓展起一。邴村姓张的、翟村臧姓人家席编方法超群。当时农村广植高粱,其桔杆皮便是上佳的席编材料,用篾刀削下桔皮,尺寸均匀,有时用开水煮烫,增加其韧性,编织各式凉席无往不利。在20世纪70年代前,朱红凉席大行其道,图案新颖,赏心悦体。今天,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势必焕发出新的年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