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工艺品的基本介绍料器又称玻璃器,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年代(常见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说起料器,通州人总爱管它叫“玻璃玩艺儿”。小如料扣、珠子,大至兽鸟鱼虫,近两年通州兴蓉工艺品厂研制成功...

料器工艺品的基本介绍
料器又称玻璃器,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年代(常见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说起料器,通州人总爱管它叫“玻璃玩艺儿”。小如料扣、珠子,大至兽鸟鱼虫,近两年通州兴蓉工艺品厂研制成功的水晶玻璃彩光料器,就新颖别致,别具风格。
商品特征
西周时期的玻璃器朴素无华,色彩晦暗,器形简单,质地疏松,制作粗糙;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以仿玉为主,光洁度好,工艺水平较高,两汉时期延续这一传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异域风格加重,器物轻薄,透明度较好;唐代时波斯风格浓厚,作品亮丽多姿;宋元时期则小巧精致;明代所出较少;清代玻璃器与前代迥异,不只数目多、色彩绚烂,而且工艺复杂、高超,成为中国古时候玻璃工艺的鼎盛期。
历史民俗
料器以一种溶点较低的玻璃为材料制作,最早由西域区域(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区域)传入中国。到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2~1620年),中国北部山东博山区域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北京出现了首家大规模的琉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料器,遭到皇室成员的赏析。明清时期的料器生产,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着名。山东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
辨别真伪
辨别料器,第一要了解每个朝代这种工艺品的制作特征。“看上面的芭蕉叶纹路,只有清早期到中期,才会这样技法。”最后,清代玻璃器鉴别还有个简单又好用的办法,即用放大镜察看玻璃内部的气泡。受当时制作工艺条件所限,即便是很通透的玻璃器,也会留有小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