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黄松甸黑木耳,吉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商品。主产于该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及周围区域。因为特殊的种植环境和种植办法,黄松甸黑木耳成分独特,优质,被评为中国全国名牌商品。1荣誉认证蛟河市黄松甸镇是中国黑木耳第一镇、食用菌之乡、食用菌全国出色...
介绍:
黄松甸黑木耳,吉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商品。主产于该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及周围区域。因为特殊的种植环境和种植办法,黄松甸黑木耳成分独特,优质,被评为中国全国名牌商品。
1 荣誉认证
蛟河市黄松甸镇是中国黑木耳第一镇、食用菌之乡、食用菌全国出色基地镇、
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出色示范镇。黄松甸黑木耳,于2001年注册为黄松甸品牌,2001年黄松甸牌黑木耳被吉林人民政府评为吉林名牌农商品;2003年黄松甸牌黑木耳被吉林人民政府评为吉林名牌商品;2004年中国全国第七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暨新技术新品交流会推荐黄松甸牌黑木耳为全国名牌商品。
2 品质特征
黄松甸镇坐落于蛟河市区东50公里,地处长白山脉延续山区,海拔474米,地势高寒,无霜期较短,冬天寒冷漫长,夏天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气候条件、成长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出独特、优质的黑木耳,在食用口味、理化指标、外观形状上与其他产区的黑木耳都有所不同。
1、黄松甸牌黑木耳成长于气候地势高寒、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成长相对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多,所以耳片较厚,耳肉弹性好,食用口味特别好。
2、黄松甸牌黑木耳使用威虎河水浇灌,水源纯净*全镇森林覆盖率91%,空气清洗*域内没工厂。黄松甸牌黑木耳成长于没任何污染的绿色、天然环境中,符合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品质最佳。
3、黄松甸牌黑木耳使用地栽法生产,栽培料以硬杂木木屑为主,耳肉有弹性,食用口味好,与其他产地木耳不同。
4、黄松甸牌黑木耳使用单片品种,生产管理精心,采摘晾晒时单片摆设,当令翻晒,外观形状自然卷曲,颜色与光泽自然、较深。生产过程采取覆膜等手段,耳片上不附着的沙土等杂质,产品性好。
3 生产状况
蛟河市黄松甸镇依托资源优势,把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大升级,进步成为富民第一大产业。全镇85%以上的村进步食用菌种植业、85%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业、农民收入的85%源自食用菌产业。全镇年种植黑木耳1.5亿袋、木灵芝及其它菇类900万袋,产值2.3亿元;年买卖量1.2万吨、买卖额4.8亿元。5个让人关注数字,表述了黄松甸镇食用菌产业的绝对量。黄松甸的食用菌生产起来自于20世纪6、七十年代。这里地处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1%,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合适种植食用菌,黄松甸把食用菌作为一项富民产业进行谋划和设计。一是依托基地,全镇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每一个村都有一个分会;各村相继组建了食用菌销售中心;有些村还打造了专业协会或拥有协会性质的特点研究所。协会集技术培训、生产示范、信息传递于一体,统一菌种购买、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商品销售。二是让典型现身说法,引领带动。三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进步,不能离开技术的支撑,技术培训成了富民路上的要紧一环。黄松甸镇中学,就是这个镇食用菌技术培训基地。围绕主导产业进步,培训机构聘请技术专家和种植能手,为参加培训的农民解说食用菌系列产品研发、优良品种选育、市场前景剖析和推广信息技术,参加培训达400人次。镇里还协调蛟河市供销社和就业局,举办经纪人和园艺技能培训机构,在2100名参加培训的农民中,有136人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2008年,伟光食用菌产业集中区在原有些基础上,新建管理房10个、灵芝大棚50栋、食用菌发酵室10栋、硬覆盖1500延长米、U型边沟3000延长米,新增黑木耳种植户58家,年种植黑木耳270万袋,灵芝15万椴;以此为样板,他们在北场子、金丰、长青、沙河掌等村塑造一批产业集中区。还建成了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当令而生。市场坐落于蛟河市302国道306公里处,建设项目总投资296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7万平米,建筑面积3万平米,年买卖量1.2万吨、买卖额4.8亿元。#p#分页标题#e#
4 地理标志商品保护
依据《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商品保护申请的审察。经审察合格,批准自2010年4月6日起对黄松甸黑木耳推行地理标志商品保护(总局通知2010年第28号)。
5 保护范围
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为吉林蛟河市黄松甸镇、白石山镇、漂河镇、前进乡、新站镇、乌林朝鲜族乡、拉法街道、天岗镇、庆岭镇、松江镇、天北镇、新农街道、河南街道等13个乡镇街道所辖行政地区。
6 专用标志用
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蛟河市水平技术监督局提出用地理标志商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吉林水平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通知批准。黄松甸黑木耳的法定测试机构由吉林水平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7 水平技术需要
(一)品种
栽培品种选择蛟耳1号、天翔双丰1号和吉AU1号等品种。
(二)立地条件
菌袋生产和出耳场地距离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场合在300米以上。生产场地海拔高度274m至474m。
(三)生产技术需要
1、菌种制备:使用二级菌种繁育体系,并符合国家对黑木耳菌种规定的水平需要。
2、培养料需要:原材料新鲜、洁净,木屑使用壳斗科、桦木科、漆树科、胡桃科、杜英科和金缕梅科阔叶硬杂树木屑。
3、菌袋生产:栽培袋为165至170mm330mm规格的低压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使用立式装袋机装袋,装袋高度为18至22cm。栽培袋装好后用插棍固定菌种孔,封口使用拧口或套环和棉塞。使用周转筐进行短途运输,使用接种箱或离子风机接种,接种量3%,接种后菌袋内温度控制在28℃至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至65%。
4、出耳需要:菌丝长满袋在20℃条件后熟培养10d至20d,然后进行出耳管理。菌袋经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后,使用常规V形口出耳用消毒刀片割9至12个V形口;使用小孔出耳则使用钉子或扎眼机扎孔,每一个菌袋扎90至120个孔。出耳期间温度维持在22℃至24℃,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早晚喷水增湿,并用水符合个国家关于农田灌溉水水平标准的规定;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使用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
(四)采收和干制
春耳6月20日至7月十日采收,秋耳9月25日至十月20日采收。耳片舒展,耳根缩短,个别耳片腹面刚刚产生白色孢子时采收。自然晾晒含水量达到14%或以下为止。
(五)水平特点
1、感官特点:耳片单片、无耳根,口味脆嫩。春耳耳面黑褐色,有光泽,背面暗灰色,耳片大小1.5cm至5.0cm,耳片厚0.4mm至1.0mm;秋耳耳面黑色,光亮感强,背面黑褐色,耳片大小1.2cm至4.0cm,耳片厚0.9mm至1.5mm。
2、理化指标:
粗蛋白,%9.0
粗脂肪,%0.5
总糖,%25.0
干湿比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