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翠峰茶,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商品材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商品具备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

梵净山翠峰茶,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商品材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商品具备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征,取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买家喜欢。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商品保护。 梵净山翠峰茶产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区.。梵净山方圆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县坐落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每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借助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用途,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升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水平。县境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之间,具备熟化性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等特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自然原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些品质。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实录》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系朗西蛮夷长官司所辖,隶思州。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成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印江县茶叶大面积规范种植进步开始于1987年,该县将茶产业列入支柱产业大力进步,2003年,借助退耕还林掀起进步0,使全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全县第三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0,依据生态、气候、地区、茶叶品质和魔力、茶文化等优势原因决定推行名茶策略,全县茶产业得到了迅速稳步进步,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0年,已经成为贵州的茶叶主产县,有绿茶基地2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5万余亩,获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44800亩。全县种茶农户3.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4家,获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4家,具备出口经营权重2家,获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建有茶叶买卖市场1个,茶青买卖市场17个;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方位启动;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余吨,产值达到3.3余亿元。并开发有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系列名优茶。 国家水平监督检验检疫依据《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商品保护申请的审察。审察合格,批准自即日起对梵净山翠峰茶推行地理标志商品保护通知2005年第175号。. 保护范围 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以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申请给予梵净山翠峰茶推行原产地域商品保护的函》(印府函[2004]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杨柳乡、缠溪镇、罗场乡、朗溪镇、合水镇、永义乡、木黄镇、新业乡、天堂镇、刀坝乡、杉树乡、板溪镇、沙子波镇、中坝乡、新寨乡、峨岭镇等17个乡镇所辖行政地区。梵净山翠峰茶为地理标志保护商品。梵净山翠峰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