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盏的基本介绍建安益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器具之一,也是福建福州的特产。建安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到今天已有千年的历史。建安盏的烧制技艺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需要历经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学会建安盏产自建瓯,由建安窑烧制,主要生产黑釉茶盏,而闽籍...

建安盏的基本介绍
建安益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器具之一,也是福建福州的特产。建安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到今天已有千年的历史。建安盏的烧制技艺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需要历经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学会
建安盏产自建瓯,由建安窑烧制,主要生产黑釉茶盏,而闽籍著名茶学家蔡襄(1012~1067)在其《茶录》之“茶盏”条,已经对“建安盏”作了一个明确的讲解: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爝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黑盏”就是建安盏;“建安所造”之“建安”就是建安窑所在地———建安盏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一样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鹧鸪斑。
建安益的烧制技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材料筹备、制作、干燥烧制和装饰。第一,需要筹备好陶士、石英砂、瓷石等原材料,根据肯定比率混合。然后,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制作成盖的形状。接着,将制作好的盏放置在通风干燥室中,等待其完全干燥干燥完成后,将盏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很重点需要依据不一样的盏型和装饰需要进行调整。最后,将烧制好的盏进行装饰,如刻画图案、涂抹釉料等。
建安盖的烧制技艺不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和传承建安盏的烧制技艺,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
商品特征
建安盏全手工拉坯、修胎,胎体坚实,造型洗练;胎色黑紫,外底露胎,朴拙不雕;纯天然矿物施釉、釉汁垂流厚挂,纹理拟态鲜活;古法煅烧,且釉层细致坚硬,具备强烈的玻璃、金属质感,盏中斑纹形状变幻万千,且层次立体分明,色泽随光线强弱和角度而变化,釉色玄幻,机理瑰丽,结晶体呈珊瑚似雾松,如梦似幻,美轮美奂而独艳群芳。建安盏釉色呈现变幻莫测,绮丽多彩的斑纹,是天工与人巧的高妙邂逅,是火与土的造化、是人与窑的对话;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天机加好友巧的天人合一,诱发出大家对未知的无尽遐想与求索。
1、胎体厚重,久热难冷;
2、底小口大,易显茶香;
3、周身铁胎,软水保鲜;
4、斑纹奇特,变幻莫测。
历史民俗
建安盏因古时候属建安县(或称建州,今建瓯市),故名建安窑,建州窑。唐宋时期烧制瓷器的窑口,惯以所在州县命名,如耀州窑、吉州窑、越州窑、邢州窑、定州窑等。“州”字有时会被省略,如上述的后面三个窑口,一般被叫做越窑、邢窑、定窑。建安窑即建州窑,是宋代颇具代表性的名窑。建安盏产自建瓯,由建安窑烧制,主要生产黑釉茶盏,而闽籍著名茶学家蔡襄(1012~1067)在其《茶录》之“茶盏”条,已经对“建安盏”作了一个明确的讲解:茶色白,宜黑盏。
获奖荣誉
2018年8月,建瓯“建安盏烧制技艺”被列入南平级第八批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
2022年1月,建瓯“建安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