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茶,提起这甜滋滋、亲昵昵的名字,总抹不掉生平首次接触品尝的深刻印象。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幸运到了出名的茶乡广南底圩,刚进一农户家还未坐定,一位戴花头巾、身着粉雅布大摆衣裤、脚穿白毛边底布鞋、水灵灵面带羞怯的勒少(壮族女孩)就在主人招呼下敬...

女孩茶,提起这甜滋滋、亲昵昵的名字,总抹不掉生平首次接触品尝的深刻印象。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幸运到了出名的茶乡广南底圩,刚进一农户家还未坐定,一位戴花头巾、身着粉雅布大摆衣裤、脚穿白毛边底布鞋、水灵灵面带羞怯的勒少(壮族女孩)就在主人招呼下敬上一杯火塘小茶罐煨的悲翠青茶。茶来到手,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方品一口,只觉眼明心亮,浑身舒畅。我暗想:好好看的女孩,好香甜的青茶,恐怕这就是早已闻名的女孩茶了,哦,可能是女孩敬的茶就叫女孩茶吧,接过策二杯,便兴致勃勃向主人显示我们的精明,只见主人微微一笑,给了我一个否定的表示。底圩茶早有知名度,原先最出名的饼茶,是将春尖茶蒸熟去青,用带有花纹图案的木模压成方饼,定型后倒出晾干再切除边头料脚,包装运销外地。而切除、包装这一工序,女生们心细手巧,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饼茶远销外地价格较高,当地虽每人喜欢饮用,却嫌昂贵而不愿破费购买,而一直买女生们加工饼茶切下的边头料脚而积攒的散茶。久而久之,大家就把女孩积攒供应的高质散茶称作女孩茶了。有一次,底圩龙丈村的一位茶农偶然用刚编好的鲜竹甑底蒸糯米后又紧接着蒸茶,蒸出的茶清香诱惑,保留着一股糯米鲜竹香味。泡出茶来,清黄鲜亮,香醇味美,清心悦目,回味悠长。从而得到启示,将来就用糯米垫底蒸茶,再用新鲜金竹锯筒,口面抹上香,将茶装进竹筒压紧,用观音泥或棉纸封口后,再排放在用砖瓦搭砌,经木炭烧烫后的烤沟中,余热烘烤。从此,新一代底圩茶竹筒茶便问世了。尔后壮族3月节,年轻人男女对歌时,女生们总以此为佳品赠送男女朋友亲友,竹筒茶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孩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