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国特产网

中国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重阳花糕

重阳花糕的基本介绍重阳花糕,亦称“重阳糕”,是河南洛阳嵩县的特产小吃,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中国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重阳花糕的风味独特,由于其中的果胶会使糯米获得额外的香味和口味。另外,重阳花糕还添加了各种坚果、干果和蜜饯,使其愈加多姿多...

重阳花糕的基本介绍

重阳花糕,亦称“重阳糕”,是河南洛阳嵩县的特产小吃,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中国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

重阳花糕的风味独特,由于其中的果胶会使糯米获得额外的香味和口味。另外,重阳花糕还添加了各种坚果、干果和蜜饯,使其愈加多姿多彩,它不只味道鲜美,而且能够帮助健康;糯米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而果胶则具备促进消化和延缓衰老的效果,因此,重阳花糕一直被视为一道美味又有益健康的美食。

民间还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能达到食疗的成效。只须学会好我们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合适我们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营养成分

因为吃重阳糕有不少忌讳,不少人不合适食用,节日的氛围未免有的被破坏,这个时候,假如了解选择合适我们的重阳糕,更不是完全不可以吃的。高脂血症、冠心病病人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病人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病人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历史民俗

重阳节来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年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有网站收录,古人在9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进步演变中又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数千年岁月洗礼中,重阳节也衍生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阳节延续了数千年,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譬如,在港澳同胞风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广西隆安县9月9日会放纵牛羊自行觅食,福建海澄县重阳节则会放风筝为戏。

重阳节这天,南京人家会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陕西广大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则都会插上青翠的茱萸,并且左邻右舍互相赠送。吃重阳糕时尚于全国部分区域,主要时尚于江浙沪区域。

重阳糕在南朝时已有文字记载。多用米粉、果料等作材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仍时尚。重阳糕以米粉、豆粉等为材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风靡,在为常见的风俗。

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欢。此后一直风靡不衰,直至近代。

《渊鉴类函.岁时.9月9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9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9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9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

宋吴自牧《梦梁录.9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9月9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纸彩旗,曰花糕旗。爸爸妈妈家必迎女来食花糕。”

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9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9月作糕之意。”

唐时,由于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叫做“题糕”。《邵氏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9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如此,才被宋祁开玩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故大家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古时候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

《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时候帝王9月打猎练武的规范。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打造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将来就规定9月9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相传,目前时尚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9月九”为岁时三节令。从那时起,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训练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9月9日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节日,故又称“女儿节”。9月9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国内政府近年又把9月9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在国内,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顺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目前节令风俗中。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以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9月9日吃蓬饵之俗,即刚开始的重阳糕。饵,即古时候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糕已差不远。蓬饵,想来也像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遭到大家的喜欢。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资金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好似“资金”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了解,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做法

办法1、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

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

4、将它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洗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办法2、

1. 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一块搅拌,揉搓成干湿适中的松散的粉状;

2.将搅拌好的粉静置一段时间,充分吸收水分后过筛成细粉;

3. 取糕屉,平铺清洗的湿布,放入一半的糕粉抹平,放入锅中先蒸5分钟;

4. 取出糕屉铺上一层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糕粉抹平,表面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放入锅中继续蒸约20分钟;

5. 将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阳糕就做好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特产网 » 重阳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