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杠子馍的基本介绍宁陵杠子馍是河南商丘宁陵县的一种特点传统面食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在当地享有盛誉。这种馍之所以被叫做“杠子馍”,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用了一种特殊的工具——木杠,来替代传统的手工揉面,从而使面团愈加紧实均匀。这一独特...

宁陵杠子馍的基本介绍
宁陵杠子馍是河南商丘宁陵县的一种特点传统面食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在当地享有盛誉。这种馍之所以被叫做“杠子馍”,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用了一种特殊的工具——木杠,来替代传统的手工揉面,从而使面团愈加紧实均匀。这一独特的做法使得杠子馍具备了特有些口味和风味。
宁陵杠子馍的味道纯正,软硬适中,色泽洁白而光亮,火候讲究。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当用开水浸泡时,馍会变得松软好似蛋糕一般;假如用汤匙轻轻一压,则会变成糊状,像加入了糖的牛奶,因此也有人称其为“牛奶馍”。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陵杠子馍就已经很有名,吸引了海量慕名而来的食客。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关家杠子馍,据了解这家已经传承了三代人之久。宁陵杠子馍不只在当地深受喜欢,在外地也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很多外地游客来到宁陵都会特地品尝这道美味的小吃。
商品特征
1、宁陵杠子馍味道纯正,软硬可口,色泽漂亮,火候讲究。馍用开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汤匙一压即成糊状,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孩子,故又称“牛奶馍”。
2、宁陵杠子馍制作工艺独特,先把面与发好的酵母和在一块,在容器里和匀发酵,重点工序是压面,需用杠子反复挤压面团,直到面团发光发亮,每团面都要压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面压好后进行切馍、上笼。
历史民俗
关于宁陵杠子馍,有如此一个传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途经宁陵县,要北渡黄河。为便于携带食物,起义军管伙食的头目找到做馍有知名度的关家,让其做大馍,关家便做了几百个大馍送给起义军。这种大馍可口,既能干吃,又能泡开后吃,非常受士兵欢迎。伴随起义军节节胜利,宁陵杠子馍也被宣传到全国各地。清朝时,它还曾被作为宫廷贡品。
在传承方面,20世纪80年代,杠子馍传人关合杰随爸爸妈妈在街上卖馍,其爸爸妈妈曾多次参加名优小吃比赛并获奖。后来关合杰从政,其妹妹关勤将做杠子馍的技术在婆家发扬光大。以至于在宁陵县老百姓中留下传统:在宁陵买杠子馍,先到关勤家买。关合杰的妈妈杨爱真熟知发酵技术,制作酵母的办法堪称绝传。
现在,尽管不少工序已改为机械化,但杠子馍的风味依旧。时值2005年,商丘、宁陵不少官员节日走亲访友时,仍会将它作为礼品。宁陵县城东街现有十多家经营杠子馍的门店。凡是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定做馍时,他们仍会用传统杠子来和面,以保证传统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