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品和尚头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区域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征是抗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培养份,面筋高、口味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区域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和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

小麦精品和尚头 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区域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征是抗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培养份,面筋高、口味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区域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和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区域人民喜欢的食品。皋兰种植和尚头小麦的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兰州志农业志》记载:兰州区域距今5000年前已种植小麦,汉代小麦生产仅次于粟稷。明代以前,兰州区域种植小麦,仅限于市区近郊。而兰州城北广大区域,即目前的皋兰、永登秦王川、景泰、白银等地,历届羌、戎、匈奴、鲜卑、吐蕃、蒙古等民族居住,以游牧为主。 元末,饥荒紧急,人民死亡流离,土地大部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至二十三年(1389年),甘肃庄浪卫等地出现荒地垦壁,粟麦有获,米价日减,每石至500文的景象。 明初开荒种麦,并不是就是目前的和尚头。目前的和尚头小麦,是在皋兰气候干燥、强光日照自然环境下,经长期自然条件的选择和劳动人民对小麦品种选育的产物。元代以来,皋兰气候日趋干旱。据解放以来气象观测记载,皋兰年平均降水量266毫米,年蒸发量1807毫米,是降水量的7倍。皋兰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80%。相对湿度平均为54%,绝对湿度为6.6毫巴,干燥度为1.89,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资料剖析,平均十年中六年是春末夏初早,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伏旱。干旱发生机率为87%。这与十年九旱的民谚是相吻合的。皋兰县区域气候的另一特征是强光照。平均日照时数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3216.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2℃,无霜期144天。适者存活是生物进化法则,和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和尚头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备发达的根系,为须根系,主根可入土300厘米以上。次生根多集中在20厘米~50厘米的耕作层,以利于充分吸收其成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茎直立中空,由4~6个成长节组成。在新砂地和雨水较正常是那一年的,和尚头小麦分蘖成穗率可超越10%。蘖小叶窄,无腊粉,株高122厘米,穗状花序,小穗有2朵~3朵花,穗无芒,圆锥形,壳色红,成熟后口紧,不掉籽。颖果椭圆、红色,麦粒中、小,较细长。发芽时,芽鞘坚硬、粗壮而长,鞘尖锐利似锥,可刺破坚硬的砂层或土块,利于抗旱深播、早播。和尚头小麦水平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这是在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植物新陈代谢的同化用途与异化用途的结果。据省农科院、甘农大测定,和尚头小麦千粒重35克,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乡的白坡、大横、石青等地的和尚头粗蛋白含量18.54%,赖氨酸含量0.54%,干面筋含量13.9%,湿面筋37.05%,沉淀质29.8%。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和尚头属硬质小麦,咬断麦粒,茬口呈玻璃质状,硬度达14.9,也高于其他小麦。和尚头小麦粉质较细、砂,含纤维少,容易消化吸收,口味好,是兰州区域做拉条子、馒头的最好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和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遭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和尚头小麦拥有最强的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土壤含水仅有5%~10%的极干旱土壤上,也能开花结实,土壤含盐量低于0.3%时,成长正常。播种时,新砂地不需施肥,中砂地用耧种点化肥即可(一般亩种10公斤尿素或硝铵)。成长期内无需追肥。和尚头小麦的另一特征是高效益、低本钱、无污染。生产每公斤和尚头所需本钱仅需0.18元左右,而水地小麦需0.8元左右。和尚头小麦的市场价格要比水地小麦高30%以上。因为和尚头在种植中,基本不施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和尚头小麦一直是干旱区域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县种植20多万亩,60年代增至36万亩左右。伴随水利事业的进步,1980年和尚头种植面积仍在20万亩左右。1986年将来,和尚头种植面积10~12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其中,8万亩旱砂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4万亩早土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45公斤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的进步已面向市场经济,由数目型向质效型转变。和尚头小麦将以其水平高、效益高、低本钱、无污染等品质优势,成为质效种植业的最佳选择品种。栽培技术方面,在压砂覆盖技术的基础上,可进步塑膜覆盖、秸秆覆盖。蓄集雨水滴灌、喷灌,使和尚头单产稳定在100公斤~12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