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香港虽说是购物的天堂,集天下名品于一地,但真的的土生土长于香港的特产并不多。称得上特产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香料,用当地的香树制成,这香木点燃后冒出的烟特别的香。香港名字的起源,据了解与其地盛产的独特的莞香有关。莞香树其实是香木的一种,古...
介绍:
香港虽说是购物的天堂,集天下名品于一地,但真的的土生土长于香港的特产并不多。称得上特产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香料,用当地的香树制成,这香木点燃后冒出的烟特别的香。
香港名字的起源,据了解与其地盛产的独特的莞香有关。莞香树其实是香木的一种,古称蜜香,宋元将来退植于东莞一带。据了解东莞一带的沙石相间的瘦瘠黄土特别适合于香木的成长,由此使该产地的香品盛行一时,被誉为香之君子。让人不能其解的是,同样是种子,一旦离开这一特殊地域,其品味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莞香树越老,其香味越纯、越浓。在莞香中女儿香可称上品。这种香料系纹理细嫩的边角料,系种香农家的女孩凿香时私下藏起,然后偷偷与过街货郎换脂粉所用,故有女儿香之雅称。可供玩赏,是莞香的功能之一。时有富家将香块按纹理雕成各种形状,以银镶边,以紫檀木为座,置于堂屋之中以示阔气。但莞香的主要作用与功效则在于它的香味扑鼻,给人以一种享受。当时广东一带有在室内焚香的习惯,致香味回溢。受广东这种风俗的影响,远至长江下游的苏州、松江二府,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也焚烧莞香,俗称薰月。
香港莞香
骚人墨客对莞香也情有独钟而频繁顾盼,诗作中不乏与莞香有关者。而网站收录岭南游记一类的书,总不免重笔介绍莞香,甚至出现了《香谱》、《香论》、《箐笺名目》等专著。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专辟一卷为《香语》。
莞香在清朝被列入贡品,身价由此倍增,达官贵人也竞相求索,由此促成了莞香业的进步,使它成为一个牵动千家万户的独特行业。莞香业兴旺之时,附近每年大宗商品多由九龙尖沙嘴落艇,然后运往港岛西南今香港仔东端的一个小港湾,之后转装曹船驶去广州北运。作为香品的转运港,香港之名便应运而生。
莞香名声显赫了一段时间后,在康熙主政时,身价开始下跌,最后种香者寥寥无几,以致莞香声名大落,而不为人知。然而过去盛极一时的莞香业,毕竟给港岛留下了一个芬芳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