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重庆潼南县太安镇的鱼,在巴蜀食文化中颇有几分名望。据《潼南县志物产篇》记载鳊鱼,即唐诗缩项鳊。产县太安镇瓦漩沱。腹如越斧,色青黑,味鲜美,实为他处罕见。《舆地记胜》载:孟蜀时,常取鱼于禁溪。据传所取即此。故世人又称太安鳊鱼为贡鱼,称瓦漩...

提起重庆潼南县太安镇的鱼,在巴蜀食文化中颇有几分名望。据《潼南县志物产篇》记载鳊鱼,即唐诗缩项鳊。产县太安镇瓦漩沱。腹如越斧,色青黑,味鲜美,实为他处罕见。《舆地记胜》载:孟蜀时,常取鱼于禁溪。据传所取即此。故世人又称太安鳊鱼为贡鱼,称瓦漩沱为禁溪。聪明的太安人便以此鳊鱼为优势,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烹调技艺,制成了早已闻名川中的太安鳊鱼,这也就是今日太安鱼的前身了。 伴随太安鳊鱼声誉日隆,销售量随之巨增,那仅百米水域的瓦漩沱所产的鳊鱼,实难满足市场的提供。于是,擅长发展革新的太安人便又另辟蹊径,用产量颇丰的花鲢、白鲢、草鱼等鱼类作主料,以干辣椒、豆瓣、姜、葱、蒜及猪、牛、菜油类的混合油为配料,一改传统的大火豆腐细火鱼的烹调办法为大火煮细火煨,重在把握火候。就如此又创制出今天的太安鱼。 太安鱼不只保留了原太安鳊鱼的风味和特点,而且重味轻型,具备浓烈的川菜特征。大家给它汇总了六个字:麻、辣、烫;细、嫩、鲜。前三字言其风味,后三字指其口味,这是其特征之一。其二,太安鱼还自形一套别具一格的食俗。第一是自选活鱼。每一个太安鱼店都有我们的鱼池,食客亲临池前,看上那条捞那条,大小轻重任客选。第二是看秤计价,每斤10元左右,交易公平,老少无欺。第三是砍去鱼头熬汤,宰来鱼肉烹菜,汤菜俱备,荤素双全。最后食剩的鱼汤佐料还可回锅,烧上一份鱼煮豆腐、鱼烧蘑芋什么的,又是一道美味佳肴。这种经济便宜的大众化特征,更是倍得食客欢迎。无论是宴会亲朋、接待佳宾,亦或洽谈买卖,一席下来,饭饱菜足,人均消费也不过20元左右。 潼南太安人塑造了太安鱼的美誉,太安鱼也回报给太安人以富裕。在小小一个太安镇上便有20多家太安鱼的专营食店和鱼庄,天天至少要销售500多公斤鲜鱼,在这样销售量的需要下,又引发出太安镇的另外一大景观养鱼业的蓬勃兴起和飞跃进步。这太安鱼不只使太安镇活商、富农、增财税,而且使太安镇出现了一派农林牧副渔五业并进奔小康的动人景象。 现在太安鱼不只遍及四川,而且已跳出夔门,打进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和拉萨等大城市。